当前位置: 快投网-> 产业 > 正文

汽车观察:“攘外必先安内”奥迪汽车想明白了

时间:2023-11-28 15:26来源:汽车商务网阅读量:13513   

You must settle down before fight against the outside .

当奥迪中国和一汽、上汽mdash;mdash;它的两个中国合资伙伴坐到了同一张长桌前,这前所未有的隆重安排,通常意味着大事发生。

过去数年里,奥迪中国的烦心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南北奥迪的角色分配和利益平衡。

七年前奥迪力排众议牵手上汽,原本用意在于实现奥迪在华市场1 + 1 gt; 2的效果,但是如你所见,在奥迪如愿拥有一北一南两家合资公司后,理想中的局面却远没有到来。

然而,面对当前全球汽车业愈演愈烈的颠覆性变革,奥迪自然不能再坐等机遇的降临。

因此在2023年这样的一个年份,以焕然一新的形式组织这样的一场公开沟通会,必然有着不一样的内涵。

在笔者看来,这可以解读出三层含义:1、奥迪中国过去两年的调整与再布局,有了阶段性成果;2、两家合资公司的区隔、产品差异、远端路线,都想得更清楚;3、更少争议、更多聚力。

正如中国俗语:攘外必先安内,You must settle down before fight against the outside,为了理想中的1 + 1 gt; 2,奥迪中国安顿好了吗?

三个清晰愿景

在过去两年中,奥迪中国为未来在华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并有了非常明确的计划。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博士开场便直奔主题。

奥迪中国总裁 温泽岳博士

不难理解他的急迫心情mdash;mdash;新能源汽车井喷的这三年,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们发展得如火如荼,以奥迪为首的传统豪华车品牌们却在声势上落了下风。

奥迪在这几年时间里做了什么?这不仅仅是行业的疑问,也是奥迪自己必须解答的问题。

从奥迪官方的回答来看,经过两年的调整与再布局,奥迪中国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温泽岳博士分享的三个清晰愿景,精准地描绘了奥迪未来在华发展的规划。

其一,产品层面,奥迪一定要为中国客户带来更多惊喜。

具体而言,则是依靠先进的科技,包括针对燃油车的PPC平台和针对电动车的PPE平台,以及未来与上汽共同开发的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本土化平台打造汽车,这是技术基础。

其二,借助本土技术伙伴的力量,同时也深化奥迪中国自己的研发实力,打造除了产品之外的高端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合力能够更牢固地为奥迪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其三,如何将奥迪引以为豪的品牌精髓延续,并演变为在智能网联时代所需要的品牌DNA?这也是奥迪非常关注的愿景。

秉承上述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和未来发展的清晰愿景,奥迪正积极推进电动化进程,重塑在中国,为中国的高端出行未来。

奥迪中国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 曾慧芳

奥迪中国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曾慧芳女士介绍说,通过不断拓展与两大本土伙伴的合作,奥迪正在加快高端产品本土化研发、高端生态系统建设和高端客户体验。

在产品方面,为了以充分满足多元化的本土需求,奥迪携手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新车型将配备中国市场专属的数字化交互等创新功能。

与此同时,奥迪也在将其纯电动汽车整合到数字化生态系统中,截至今年9月该系统已有560万用户。奥迪品牌专属的高功率充电站就是这一高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奥迪充电站已覆盖中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在内的26座城市,并计划在年内部署约600个超快充电桩。

在整个高端客户旅程中,奥迪也正联合两大合作伙伴打造创新的客户触点和销售模式,以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新的品牌体验。

毫无疑问,奥迪希望通过双合作伙伴战略的持续深化,进一步加强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双合作伙伴战略

对于奥迪而言,为中国市场描绘出清晰的全新愿景,就是为奥迪在华长期业务发展设立一个整体战略和目标。

奥迪也深知,唯有得到南北奥迪两家合资企业的合力支持,才能建立稳定且统一的销售队伍,以同一个品牌声音提供同一个品牌体验,保证一致的客户满意度,如此才能巩固奥迪在豪华车市场的头部地位。

奥迪在华能够实现业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开始我们就选对了合作伙伴。正如温泽岳博士所言,多年来合作伙伴对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功不可没。

好消息是,经过这几年的试水,围绕两家合资公司的区隔、产品差异、远端路线等议题,现在奥迪都想得更清楚了。

今年7月,奥迪中国分别与一汽和上汽签署了新的战略备忘录,并针对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的产品分配和销售网络等方面展开了谈判,最终结果有望于今年年底签署完成。

那么,奥迪对二者是如何做出区隔的?

奥迪与一汽接下来的战略重心是PPE平台,我们希望实现双方资源的整合,将这一全球序列的产品做好中国本土的定制和生产。

另外,秉持lsquo;在中国,为中国rsquo;的战略,我们希望能够开拓更多细分的市场,打造更多针对中国市场的专属车型。

温泽岳的这两句话道出了一汽奥迪与上汽奥迪未来各自的定位。划分的依据则来自于中国市场巨大的体量以及用户群体明显的差异性。

简单来说,以中国用户群体的差异性为出发点,未来一汽奥迪将主要生产奥迪全球产品序列的车型,上汽奥迪则专注于更多本土定制化的设计元素,比如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本土化平台及软件开发等。

通过南北两个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尝试两种不同的方向和可能。

正如奥迪高层们所解释的,南北奥迪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共同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奥迪车型选择,并帮助奥迪品牌触达更为广泛的用户群体。

从目前来看,奥迪正在联合两大合作伙伴打造新的客户触点和销售模式。

一汽奥迪方面,截至今年9月,472家4S经销商门店已应用奥迪全球品牌最新设计语言完成了焕新升级,并开设了8家全新奥迪CBD展厅;上汽奥迪方面,目前已在全国78座城市共计开设了150家奥迪都市店和奥迪之城,以吸引更为年轻的用户群体。

从产品布局来看,一汽奥迪全新高端PPE纯电平台首款量产车型Q6 e-tron原型车已经在广州车展揭秘内饰。

新车采用了由内而外的革新设计范式,内部空间围绕用户需求进行设计,集数字科技、感性美学和可持续理念于一体。本土化量产的奥迪Q6 e-tron还将搭载针对中国用户需求的创新配置,并由奥迪本土研发团队开发。

奥迪方面表示,Q6 e-tron是奥迪在华推进电动化转型的下一个关键里程碑,它将是奥迪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的领军之作。

更少争议,更多聚力

毋庸置疑,奥迪中国在过去35年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华累计交付了超过800万辆车,每天在路上行驶的奥迪车数量也达到了600万辆。

这使得奥迪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名副其实的引领者。但是,随着燃油车时代的逐渐远去,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奥迪将如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奥迪显然已经注意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以2023年为例,奥迪预计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10%,更多增长动力来自于纯电动车型。在这样的形势下,奥迪中国能够切到多大的蛋糕?

对此温泽岳博士坦言,奥迪并非一成立就是豪华汽车市场的引领者,而是通过一步步积累建立起品牌独有的DNA,后来才有大家熟知的A6、A7、A5、Q5系列等车型。

百年造车积淀和经典的品牌DNA是奥迪的最大优势之一。如其所言,回顾四环品牌的百年历史可以发现,每次时代和市场发生重大变革后,奥迪都会取得显著突破。

而这些突破源于奥迪对创新的追求、对品牌DNA的坚持,以及各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回到中国市场,奥迪也仍旧有着先发优势。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已经深入人心。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安德楷

在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安德楷看来,这些优势是奥迪保持身位的重要根基,在此基础上,积极、迅速地寻找及调整工作重心是至关重要的。

他介绍说,当前一汽奥迪的首要工作就是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是新四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借助不同的渠道,一汽奥迪也花了更多的时间用心倾听客户反馈。

安德楷还透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确保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损害也是一汽奥迪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这是保证双方可持续合作的前提。一汽奥迪会与合作伙伴保持积极沟通,共同推进奥迪品牌在中国整体销售策略的落实。

现在回望,奥迪中国于种种艰难之中不断斡旋、推进南北奥迪双合作的结果还是向好的。从财务报表上来看,奥迪今年在华上半年的财报业绩销量增长了2%,前三季度增长了5%。

其中,奥迪燃油车与电动车都表现优秀。燃油车层面,奥迪A6L仍旧当打,今年销量增长了45%,稳居细分市场冠军位置。

电动汽车层面,奥迪Q4 e-tron则已经连续7个月单月销量2000辆以上。可以说,奥迪开始适应中国电动汽车的步调了。

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 高德乐

上汽奥迪也开始有了起色。今年5月起,上汽奥迪旗下首款车型奥迪A7L销量突破四位数。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高德乐透露,今年的业绩相比去年已经增长了两倍。

他同时表示,上汽奥迪也希望未来向奥迪中国和奥迪全球交出更好的答卷。

按照奥迪的预判,今年奥迪在中国预计将有两位数的销量增长,可能会再创新高。

更进一步的预测则是,2025年将会出现豪华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价格高于35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将会逐渐扩大。

温泽岳博士认为,2025年或者2026年将会是奥迪提升市场表现非常有利的一个时机。

如果说,过去七年的旅程不乏兄弟阋墙的争执,那么这次奥迪、一汽和上汽三方坐到一起开诚布公地商讨未来,则显然是为了上述共同的目标达成新的默契。

在同一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开拓这趟新历程。奥迪中国的全新历程需要每个合作伙伴的全力参与并鼎力支持,更少争执、更多聚力则是奥迪中国为之做出的努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