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快投网-> 金融 > 正文

万亿“超额储蓄”下,“报复性消费”为何难来?

时间:2023-03-03 17:13来源:网络阅读量:8099   
万亿“超额储蓄”下,“报复性消费”为何难来?

作者/东方???

1

春节消费反弹

春节假期,旅游、酒店、饭店、出行人数等数据大幅增长。

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3.4%和79.9%。

这是否表明,放开疫情管控后,报复性消费真正来临?是否与“超额储蓄”紧密相关?

恐怕未必。也有可能与春节假期被压制的消费能力释放有关。

从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来看,1月7日到1月25日,平均每天有3680万人次的乘客出行。这一数据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50.8%,但仍比2019年大流行前的水平低47.0%。

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许多人涌向景点、观看烟花表演、挤进餐馆和酒店,被压抑的需求开始释放。

一位海南航空的相关人士对《灵兽》表示,在管控放开后,终于又有了从前忙的状态。

《灵兽》了解到,随着中国边境重新开放,出境旅行团即将恢复,出境机票预订量也大幅增加。根据携程数据显示,在2023年1月22日至25日,中国内地游客在平台上的出境游机票预订量翻了两番,出境游酒店预订量翻了一番。

文化和旅游部方面表示,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的73.1%。

消费带动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家庭的“超额储蓄”。

行业观点认为,疫情期间家庭储蓄持续累积,随着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物品的信心改善,他们可能会开始消费这些储蓄。

当然,也不乏观点认为,去年额外储蓄释放,对今年消费拉动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很难起决定性影响。

例如,房地产行业下行也打压了其他相关行业消费,如家电、装修和家具的支出。由于房地产供需两端面临多重困难,2023年房市企业稳回升进程不会太快,购房支出减少所带来的高额储蓄可能难以快速释放、且只能通过地产相关品类间接用于消费;其次,理财等金融资产赎回带来的储蓄,本就可能用于消费,后续即便释放也将流向资本市场。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最近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更加靠前,“主要由储蓄过剩、家庭资产负债表改善的消费支撑以及就业市场和收入预期的复苏。”

那么,“超额储蓄”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2

热议中的“超额储蓄”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1-11月新增居民存款累计14.95万亿元,已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家庭人民币存款增长17.8万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的9.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大幅增加。

这就是各界热议的居民“超额储蓄”问题。据《灵兽》了解,对“超额储蓄”的形成,业内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在“新十条”推动防疫政策重大优化调整前,由于各种层层加码、一刀切现象,“大量线下消费场景缺失,居民出行和消费受限”,所以这些钱就变成了储蓄;

二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制约了消费增长,加之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资产缩水,财富效应影响下,消费降低。

三是,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持有的其他资产向储蓄存款回流,形成了超额储蓄。例如,在实行净值法之后,理财产品如果净值下跌,会导致赎回,然后又会诱发净值进一步下跌,导致更大规模赎回,形成一个正反馈,赎回的理财产品基本就会变成存款。

有数据显示,基金规模增速在2022 年出现下降。其中,公募基金已回落至趋势水平;私募基金较趋势累计少增约3.2 万亿元,约0.6 万亿元流向居民超额储蓄。

四是,防疫经济崛起,对某些人来说是机会,瘟疫并不妨碍他们找到发财门路,由此导致他们的财富与储蓄增加。这一现象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

五是,在经济下行之下,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不顺利叠加投资意愿下降,雇主会倾向于把钱存起来做观望。进而,导致雇员预期收入下降,而雇员也会倾向于增加防御性储蓄,以应付未来个人及家庭支出。

当下,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下,这部分巨额的“超额储蓄”,也开始被各大机构频繁提及。

3

如何让民营企业真正成为“自己人”?

前段时间,某专家表示,中国去年居民储蓄达到15万亿,假如居民能拿出三分之一的份额来买房,中国的地产行业就有救了,也能撑起国民经济支柱。此言论一出,一度引发争议。

老百姓为什么不再热衷于买房甚至谨慎买房的原因,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不外乎投资属性淡化、不安全感、收入不确定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等等。

民营经济看好未来,敢于投资下注,才会增加对就业岗位的需求,从而提升工资率与雇员对未来收入的良好预期。有了这一点,消费才会根本性回暖,房市才会筑底回弹。

于民营企业而言,重点是如何修复其信心、社会层面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所以,与其对居民“超额储蓄”动心思,不如从根本入手——修复民营经济出发,破除障碍、提振信心,以此让整个系统更好地运转。这样,消费与储蓄自会达到合理与平衡。

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李义平表示,社会层面要创造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才能让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他认为,以下几个方需要做好落实:

一是,不打折扣地落实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要从减轻企业负担着眼,最大幅度地减轻企业的各种负担。企业融资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认识到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它们也得盈利。贷款给民营中小企业,因为风险大,自然利息率高,于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让民营企业怎样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真正成为“自己人”。

例如,有关部门应当研究和督导优惠政策真正落实。金融业要有专项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要有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有细则,包括贷款失败如何承担责任。要实行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加强引导,打通复工复产的堵点、断点。

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着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需要出去打工的农民工出不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招不到工人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中协调加以解决。

又如,随着市场的深入,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上的环节越来越多。如果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或者说堵塞了,其上下游环节就很难复工复产。在当前,解决这样的堵点必须政府干预,创造条件,疏通堵点,连通断点,企业可以考虑储备供给链。

三是,扩大内需。

国内市场的开拓,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还可以有意识地培育在国际市场上被堵塞了的产业链。

然而由于经济受到冲击,失业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减少,内需也受到了影响。目前启动内需,可以从投资、消费两个方面着手。

投资就是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消费可以采用发消费券的形式,让人民群众选择生产什么,不消费什么。扩大内需目前要搞好就业。就业了有了收入才有钱消费。大家都消费,大家都有收入;大家都不消费,大家都没有收入。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四是,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重点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肥田沃土一样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有聚集效应,生产成本低,有良好的政府服务和有商业文明的群众,交易成本低,对各种企业一视同仁,可以公平地使用社会资源;第二,产权和其他各种权利得到切实保护,有长远之念,无后顾之忧;第三,社会文化推崇企业家;第四,有激励创新的文化,包容失败;第五,基础设施健全。良好的营商环境诞生了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又在无意中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

当然,除了为民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来说,就目前来看,各界人士预计出口有可能受累于海外经济衰退、需求放缓,投资仍待观察,而春节期间的消费反弹映射着消费可能是更为确定的因素。

只有增强消费者信心,他们才能把更多收入用于消费。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