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滩源邂逅中国山水画,与名家共写福气中国年
在上海的冬日暖阳下、在外滩源的百年老建筑前,谈论中国书画之道、审美之法,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体验。由新华传媒主办的“新华悦读生活节·新春文化季”活动正在洛克·外滩源持续进行。1月25日中午,“申学课堂·阅读与美育”第6期“邂逅中国山水画,书写福气中国年——《茆帆山水画公开课》新书分享会来到户外,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读书,读好书,是新年一桩乐事。诗书画印皆擅的上海文史馆馆员茆帆,将自己数十年的创作体悟埋进学识里,写成一本轻松易读的“大家小书”。《茆帆山水画公开课》由中华书局出版,于俯仰笑谈之间映出艺术内部的景观,带领读者进入中国传统艺术的隐曲之处。
活动现场,读者对中国山水画勾起的审美话题很感兴趣。“了解古人的艺术门类,有什么简便的入门方法?”中华书局聚珍文化总编辑贾雪飞引述茆帆在书中的观点回答读者,要想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可以从感受古人曾经有过的生活状态入手。比如,古人所谓“书者,如也”“书者,散也”,意即书法是一种表现人之面貌的“表象”,什么人写什么字,书法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如果不了解历史,思想就没有根基,在此基础上融入新的思考和新的风尚,才能有观念上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美育对年轻人很重要吗?美育可以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吗?”台上嘉宾一致认为,年轻人愿意亲近传统艺术是“时代之幸事”,而美育是“重要、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年轻人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心境亲近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但焦虑的根由正是求“快”,人生要快快地功成名就、教育要快快地出成果。而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要义是“慢”,“慢”的不仅是人的脚步,更是人的心境,“慢”是疗愈现代人焦虑的良药。
活动中,茆帆的书画作品被以一种全新方式“打开”,大屏幕上的写意山水画在AI特效中“活”了起来,山间岚烟缥缈、一行白鹭越过群山,山水画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审美意蕴;而一幅幅顽皮的“画话”作品则被另类解读,春困的古人象征“躺赢”,唐朝风格的繁盛插花寓意年华似锦,深受现场小朋友的喜爱。热闹欢腾的氛围中,活动现场还开启“新春写福集福气”活动,茆帆与现场读者共写新春“福”字,并作为礼物赠予市民。
主办方表示,新一年,“新华悦读生活节”将引入更多文化艺术领域的海派名家,传递“生活,是很好玩的”理念,让申城各处文化飘香。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